公司动态详情
银包铝粉——铝电极的导电稳定性
2022-07-09
铝电极的导电稳定性(星宇佳科技www.1b006.com)
??铝电极在后期的使用过程中要有一定的稳定性,实验测定了无掺杂、G12、G2-2、G3-3、G4-3试样在60d内导电性能的变化。为了保证实验数据的稳定性,铝电极放置在玻璃干燥器内,同时测定的电阻值是试样最远两边缘的整体电阻值。表4给出了60 d前后铝电极导电性的变化,每5d测定一次铝电极阻值,各组铝电极阻值随时间变化缓慢,a组实验在60 d内电阻变化率最大,达到1.52%,其中掺杂纳米银的铝电极阻值变化率最小为0.98%。分析可知:铝电极主要导电相为铝粉颗粒,在烧结完成降温阶段,铝粉颗粒表面形成致密氧化铝,阻止铝电极在长久放置过程中进一步被氧化,因此电阻变化较小。掺杂不同导电增强相对铝电极放置过程中电阻变化影响不大,分析可知:掺杂导电增强相含量少且掺杂相在室温环境稳定存在,其中掺杂纳米银的电阻变化最小,这是因为纳米银颗粒熔化保护部分电极层不被氧化,同时纳米银的超高导电率保证了铝电极电阻的稳定性。(星宇佳科技www.1b006.com)
??结论
??(⑴掺杂不同导电增强相可以提高铝电极的综合性能,导电增强相有助于铝电极形成网络式膜层结构,膜层结构致密化程度越高,与基体的附着力越好;同时,掺杂导电增强相增加了膜层的导电通道,膜层的导电能力增强。
??(2)掺杂的导电增强相种类及含量不同,对烧结后铝电极产生的结果也不同。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纳米片的最佳掺量分别为1%和2%。随着掺杂量的增加,纳米银和银包铝粉对铝电极性能的提高越明显。
??(3)掺杂纳米银后获得的铝烧结膜表面最为致密,空洞较少,导电性良好,与基体附着力达到行业使用要求。G3组平均方阻为0.28 Q/口,附着力为8.6 N/mm2。
??(4)掺杂不同导电增强相有助于铝电极导电性能稳定。室温60 d内,掺杂纳米银的铝电极的电阻变化率最小,为0.98%;掺杂碳纳米管的铝电极的电阻变化率最大,为1.52%。(星宇佳科技www.1b006.com)